2017中國教育家年會聚焦“一帶一路”教育的一包養網新機遇 _ 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b33120422de9.78544026.

主持人 王旭明:

謝謝周滿生會長。看來還是沒有否定這位老師的觀點,老師確實非常重要,不論是創新創造能力人才的培養,還是全面人才的戰略實施,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而且還要高高的重視起來。當然,我們對老師的素質要求工作可能還有漫長道路要走,我特別想說,我們的老師如果自己不具備某些方面的能力,現在我想跟您最簡單的也是最應該具備的能力,當您的身邊發現一個創新創造能力孩子的時候,請您給予一個大大的點贊,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讓我們再次感謝周會長,謝謝。

會議主辦方非常有意思,安排三位主要講者都是層次分明的,由大到小,由宏觀到具體,從時代格局新建到創新人才培養算是中層,更具體地或者說大家更關心地是高考,特別是大家知道我們的新一輪高考改革啟動越來越近,要全部的呈現在面前,上海、浙江的試點正在逐步的擴大,2018年的高考將如何走勢?2019年如何走勢?我們有請戴家干先生談新高考改革與未來人才的發展戰略,有請。

2017-12-11 10:43:15

包養意思家干:

新一輪高考制度改革的啟示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副標題寫了一個紀念恢復高考40年,前幾天,中央四套每天晚上八點,用四天時間播送了鄧小平同志高瞻遠矚,撥亂反正,提出恢復高考這樣一個事情。恢復高考說句實實在在的話,是很不容易的,是我們建國以來,招生考試工作會開的次數是長期包養最多的,一年開了兩次,開的時間也是最長的,開了四十多天,重要問題是什么,觀念。當時恢復高考,當年1977年實施的是什么,17年兩個凡是,就是我們到底17年來培養的人是什么人,文革期間定為17年培養都是資產階級的接班人,打破這兩個凡是,在鄧小平同志親自拍板下確定的,1977年恢復高考,這也反映了當時教育部一些人的想法,對這件事情也談到,還是鄧小平同志親自拍板。因此,我想高考制度的改革,任何時候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考試制度的改革,它將影響著社會進步,社會的發展,而社會發展也是考試制度改革一個側面,一個社會的發展適應著一個考試制度,我們國家是實行家統一考試歷史最為悠久的國家,1300多年,從隋唐到1905年光緒下奏折廢除高考,到50年代解放初期,我們是各個大學自主招生,到了1952年院系調整之后,從部分省,部分區域聯考,到全國統一考試。這個制度包括我們這次高考改革的新一輪改革。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很明確的提出來了,我們這一次高考改革,是在原有的考試基礎上的補充、完善、繼承、發展、改革,我們要堅持國家統一考試這個制度不變。2007年考試中心和中國青年報搞了一個恢復高考30年的一個大型的調研,94.7%的人贊成現有的長期包養考試制度,92%的人對現有的高考制度提出要改革。

我今天想談40年來高考作為我國一項基本的教育制度,為學生成長,國家成才,社會公平做出了歷史的貢獻,我這點我不想再占用更多的時間來談高考制度40年來對我們國家各方面的一個推進,只講一點,一個人數咱們來看一看。40年來,我們國家從598所大學,所謂的大學,含高職高專,598所,到現在我們已經達到了3000多所,在校學生從85.6萬增加到2600多萬,報考人數1977年560萬,錄取240萬,錄取率不足4%。到目前報考人數一直平均在900多萬,錄取率達到700%多,錄取率達到80%以上,今年江蘇錄取率達到了92.1%,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現在不像過去,過去上大學難,現在是上不了大學難。同時還有一難,不讓孩子們大學畢業也難。這就是我們目前高等院校,我們的狀況。世界所有的名牌大學,淘汰率大體都在20%左右。我們想讓一個孩子不畢業,太難了。這就是我們目前的現狀。

另一方面,我們的毛入學率今年已經達到43%,進入了大眾化,2020年發展綱要對高等教育的要求是到2020年我們的毛入學率達到40%,大家可以翻一下,我們提前達到,我包養網推薦們2020年我們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能夠達到50%以上,我們的高等教育已經進入了普及化的階段。我們說我們大學生就業情況怎么樣,1990年到2000年,總數我們國家7500萬,補充2600萬,畢業生多少,1400萬,也就是一個大學生將有兩個崗位任意讓他挑選。到了2000年,到2010年,白領人數達到了9700萬,補充多少,3400萬,畢業了多少,4800萬。也就是說一個崗位1.4個人在那兒挑,白領。到2010年到2020年,白領人數達到1億人,需補充4600萬,畢業多少,一個億。補充將是兩個多的這樣一個畢業生來爭取一位崗位,這個是我們目前的狀況。

總結40年來不管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別是2010年我們經濟總量列為第二位,同時那一年我們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超過了美國,第一制造業大國說明什么,我們進入了工業化時代,我們從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過60年不到的時間我們進入這個時代,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300多年的歷史。但是制度可以超越,我們的經濟總量可以超越,有些過程我們是要經歷的,如果不經歷了過程,不知道這樣的制度,這樣的規定,這樣的法律是如何制定的,盡管我們沒有經歷資本主義社會,但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有甜心花園些東西我們還是要,因為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進步的表示,我們沒有經歷過,特別是教育,到底要干什么,我們這一點來說,比起西方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認識的還沒有那么清楚。

2017-12-11 11:04:07

戴家干:

大家知道,我們第一次提出教育優先發展是什么時候,大家可以查一下,我們第一次提出教育優先發展建立人力資源又是在什么時候,在這一點西方早早比咱們看的還遠,為什么?工業革命時代能產生在英國,就是因為英國是最早的現代教育的發源地,也就是工業時期,剛才李主任談到的,工業社會建設是學校教育,把傳統的原來的教育少數人是師生之徒的教育形式變成了學校,變成了大量的來培訓,這就是我們的一個狀況。我們對這一點來說,恰恰需要要經歷這個。我們國家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在彎道超車,超出他們。

所以說,這些年來我就不講成績了,因為時間關系,特別是考運一定反映基礎國運,我們國家1300多年的歷史到現在,絕對歷史證明考運一定反映國運,是國運的體現,我們因為走向了今天這樣的社會,我今天不在這兒多講,為什么?怎么說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上來看。

另一方面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十八大提出建設小康,進入人力資源強國這樣的目標來看,我們現在現有的這樣的教育是不是要適應這些東西。我不想再用PPT談這個問題了,PPT留給大家,我想就這以外談談他和人類教育目前的一個情況。

我們現在進入一個新的時代,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時代,新時代和教育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個關系,我們說新時代,咱們具體談一談新時代這樣情況。我們要改的突破口,高考制度有三大缺憾先放在這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特色體現,跟教育最大體現,我個人覺得第一要強調國家意識和國家價值,什么是國家意識,什么是國家價值,就是中國偉大復興,中國夢,“一帶一路”,這是要體現的,這也是國家的大局,全局,我們做事情都要謀全局,你要在這個大局包養站長下來考慮,到底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如何來包養網實現我們的國家意識,這個國家意識大家別小看,美國人的國家意識在特朗普嘴里已經表達的十分明確,就是美國第一,美國優先,美國的孩子們對這兩點特別的,走到哪兒都是這樣,一股全世界責任感。

第一優先,我們是什么,細想起來有很多說來說去就是要立德樹人,我們要培養我們國家造就發展實現這些東西的人才,教育很大程度上是這樣。

第二,教育我們提出來,教育要優先,教育要現代化,教育要成為強國。是什么?什么意思?說來說去也還是從國家的角度來談。

第三,教育要面向未來,剛才李主任談到了,他是我們教育部信息化中心的主任,談的很清楚,未來是什么,國外斯坦福大學的一個校長,一個教授領著全世界100多位著名教授在研究,我不知道大家看到過沒有這樣一個消息,不好了,紐約發布了重要的消息,2023年世界將進入非人工智能時代,非人工智能,就是我們剛才李主任所介紹的,信息化、多媒體、大數據、云計算等等人工智能,AI等等之類的。未來是什么?未來是什么樣的,未來教育是什么,未來學包養網校是什么,我們要了解這些東西,盡管美國人斯坦福大學的教授,在研究這個問題,我們中國科學院早在90年代初期組織了300個科學家,在研究未來社會是什么樣,也就是說中國預測到未來的科學技術革命什么時候來,大家都知道人類經過五百年,實施了五次的科學技術革命,第一次日心說科學革命,第二次瓦特蒸汽機,第三次電動機技術革命,第四次愛因斯坦時空論,是科學革命,第五次1946年的第一臺計算機,那是技術革命,第六次什么時候到來,告訴大家,它已經向咱們走來,前五次跟咱們一點關系沒有,第六次我們要緊緊抓住這些科學技術革命,到底是科學革命,還是技術革命,還是科學+技術革命,我們中科院的300多名專家們預示,在2030年,這不是我說的,是中科院的黨組副書記郭院士說的,他是中國科技大學的原來的黨委書記,大家可以看他的一些文章,斯坦福那個教授說2023年,也就是人工智能時代,還不是人工智能時代,在這樣時代,第一個問題就提出來了,美國將有47種行業被淘汰。

第四教包養網站育質量提高,我們教育質量提高在現代這樣一個社會,新時代這樣的社會,體現在哪兒,簡單說就是兩個夢的結合,中國夢和個人夢想的結合。沒有這兩個夢的結合是不行的,習近平在三年前,也就是教師節30周年的時候,跑北京師范大學,視察北京師范大學,對教師提出了教師要有愛心、真心、誠心拉著孩子們的手,要傳播愛,我們的教師要做中國夢之隊的助夢人,教師是什么?教育就是要幫助他認識自己,發展自己,我就想起360多年前有一幫有識之士,成立了一所學院,這所學校就是哈佛的前身。對傳統教育提出挑戰,他的理念就是讓孩子們認識自己,發展自己,超越自己,為人類為國家為世界做出貢獻。大家可以看看,他們校長的講話,有個碑文立在那兒。所以說教育質量的提高,就是要把個人夢想和國家的緊緊相連在一起。

第五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建設人力資源的強國,一切都是沒有個人夢想,沒有個人的幸福生活,也談不上我們國家這樣的美好生活整個大的環境下的,光有中國夢沒有個人夢想實現是不行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要解決這樣的問題。

最后,我想談的就是要像鄧小平同志40年前那樣,抓住重要的把手,重要的龍頭就是恢復高考制度的這樣一個改革,而考試很大程度上就是指揮棒,它是一個重要的觸動教育發展的把手,不承認是不行的。我剛才談過了,考運反映國運,確實要實現這些,要靠這些東西。因此我們繼承小平同志40年前那個恢復高考,更主要我們要展望未來,我們新的一輪高考制度提出,因為今天時間關系,沒法講。浙江、上海試點之后的情況是什么?問題是什么?怎么來推進下一步的什么?特別是對各個省怎么來制定這樣的方案?怎么樣面對?

2017-12-11 11:18:05

戴家干:

總而言之,我個人講基礎教育也要面臨轉型,最少要有從四個方面,我簡單點一下題。一個就是一定是以人為本的,人才是一棵大樹,樹尖上是人才,樹兩側也是人才,我們以前是精英教育,不能再用精英教育,精英模式的培養來選拔大眾下普及下的我們的高等教育的發展。

第二,課程,課程改革,這次新的一輪的高考課程改革,從116個學分下降到88個學分,增加了28個必修課的時間,為什么?我們高考為什么要提出要有選項,不是單一的等等之類的。

第三教師,教師要如何適應,教師如何去做,這個職業生涯過程中,OECD測試,得到出去一個世界公認的認識,教育投入往哪兒投入效益最大,往教師身上,因此我們已給教育部寫上這樣報告,最后校園文化。文化不僅僅是校風、教風、學風和什么,更主要的是它的一個學校的特色,一流的學校沒有標準,但是一樓的學校必須有特色,沒有特色學校成不了一流的學校。謝謝大家。

2017-12-11 11:21:43

主持人 王旭明:

謝謝,您的老朋友問您一個問題。

2017-12-11 11:22:58

提問:

特別高興,今天在這兒,實際上我已經有三次都是因為您的出現,到會上去找您,但是你恰恰都沒去。今天戴主任在這兒講,第一次聽他做這樣的報告,我覺得這次大會非常精彩的地方。跟戴主任就是恢復高考30周年有一個非常成功的合作,就是在中國恢復高考這個事情,對這個國家有多大的意義和老百姓的選擇。現在40年都過去了,確實人才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現在有一個很困惑的問題是現在我感覺這個新的教育的方面,是不是強調的教材統一,這個對多樣性的人才培養,這個指揮棒是不是過于窄了一點,報道的那個讓老師自由的編寫課本,可以自由的來搞一些創造,研究,好像有點不太一樣,希望戴主任解釋一包養條件下。

2017-12-11 11:23:27

戴家干:

今天下午有機會跟大家談一下課程改革與人才培養,也就是說我們這個課程改革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從國內的歷史的現狀的到國際比較方面的,到我們未來的包養甜心網,提出這樣一個如何來做的。我覺得您說的這個盡管咱們共同經歷過,我們教育現在確實還是往前發展的,未來教育剛剛談的是什么?是個性化,它是全面的,它特別強調多樣性選擇性的,我們這個改革始終也是這樣,因此我們這次高考改革為什么給學生要提供這樣的一個選擇,盡管可能有些人對更公立的來看待這個事情,但是畢竟是方向。我覺得改革任何一項改革都不是一步能夠到位的,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們恢復高考40年,據我所統計就有大大小小的改革11次,才能到現在。我們新出臺又是在原來基礎上的補充、完善、繼承和發展,我相信這個也會逐步逐步的再調整。我想越來越多樣性,選擇性,探究性,五個性化的發展,越來越體現。剛才李書記也走了,李主任也談到這一點,特別強調個性化的,特別是在我們互聯網、多媒體、大數據、云計算的年代,我們已經面臨的現在的這種新的時代的到來,教育不跟上,絕對是要對國家未來要產生很不好的這樣一個影響。時間關系,拖了一點,對不起大家,謝謝大家。

2017-12-11 11:25:21

主持人 王旭明:

戴老師,你再對這位家長說幾句話,他家里有倆孩子,一個是高二,一個是剛剛生下來不久,可能是二胎政策恢復后的孩子。他說高二的孩子壓力山大,當然這個孩子特別活潑,從高考改革看這兩個孩子的命運,他就覺得寬進嚴出,能不能讓孩子高考改革真正實現寬進嚴出,讓我們的孩子倒過來,由小學、中學、高中相對輕松,而大學來進入真正學習階段,改變現在的小學初中高中越來越緊張,到了大學就放松的階段,這位家長特別想讓您說兩句。

2017-12-11 11:27:44

戴家干:

很多發達國家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階段了,普及階段教育是什么情況,當然是寬進嚴出。但是對于進入大學,他畢竟還是要有相對的基礎和什么來適應大學的生活,但是這些東西來源于什么地方,來源于他從學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是什么,0到3歲,幼兒教育3到6歲,然后小學教育6到12歲,初中教育15歲,高中教育18歲到什么。這個階段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東西,我們往往總是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習成績,其實孩子身上有很多好的東西,好的現象,我就想起斯坦福叫校長,2014年我退下來以后,跟他探討美國斯坦福大學是如何選拔學生的,人家說我們著重看,除了能力、知識,著重看的是什么,激情,所以說我相信你有很好的將來,有把手了,你有兩個孩子,第一個孩子已經是這樣了,第二個孩子還很小,發揮他的激情,挖掘他的興趣,鼓勵他往這個方向發展,這樣的話你不糾結,他也不糾結,很多人問我之前的孩子怎么辦,我就覺得你不管怎么樣,就讓他高興。

第二喜歡干什么,學什么,就讓他學什么。這樣才能挖掘他自己的這樣一個發展,否則的話在這樣一個情況下,我們的教育越來越強調的是多元性的,多樣性的,是選擇性的,不是一把尺子衡量人的這樣一個狀況,我相信這個家長隨著未來得發展,社會的發展,你這種揪心也就慢慢就沒了。

2017-12-11 11:29:58

主持人 王旭明:

謝謝戴會長,同時我們也祝愿各位有二孩的家長,您已經有了一個痛苦中成長成功的上著高二準備高考的孩子,同時您又有了一個特別開心的二孩,您是很幸福的,我們祝福您。今天上午我們最后的一個環節,前面三位給我們提供了非常深刻的思想,我們有一段時間慢慢消化,但是大家可能還有很多這樣或那樣的想法,我們就邀請了四位來自不同崗位、不同單位的先生、女士,來自教育系統的和我們的主持嘉賓一起圍繞今天上午的話題,更散開式的進行一下討論。大家有什么話題也可以把小紙條寫給我,我會傳給我們的主持人。首先我們有請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的曾天山副院長,有請曾院長,有請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有請陜西省渭南市澄城縣北關中學校長張玉芳,有請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實驗小學校長王笑梅,有請四位圓桌討論嘉賓上臺就座。我們掌聲有請我們圓桌論壇的主持人也是我們中國教師報周刊主編褚清源,有請。

2017-12-11 11:31:38

褚清源:

我想一次好的論壇不僅需要有預設,還需要有生成。上半場我們聆聽了三位專家的思想的報告,接下來我們切換一個頻道,進入一個對話的環節。我們今天四位嘉賓仔細看了一下,有我們教育科學研究院的專家領導,還有三位一線校長,三位校長當中有兩位中學的,一位小學的,有我們首都的名校的校長,有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學校校長,還有我們代表中西部地區的張校長。包養網推薦所以我相信接下來將近一個小時的對話,是立體的,也一定是非常精彩的,我們第一個環節就先來破題,按照我們主辦方的設計,今天我們對話的主題是未來教育的中國品質。我想第一個問題就是關于未來教育,我們很多專家都在設想,都在暢想,關于未來教育很多的描述信息其實都是宏大的,當然我相信未來教育當真正走進一個學校,面對每一個人的時候,他一定是需要校本化的表達,對每個人的時候,一定需要私人化的描述,我想我們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四位嘉賓在你眼中未來教育他應該是什么樣的,我想我們圓桌論壇需要有一個順序,我們首先有請曾天山院長來談一談。掌聲有請。

2017-1包養網VIP2-11 11:36:13

曾天山:

最主要的我覺得未來得教育是一個幸福的教育,所以在十九大報告里面提出保障民生,人民群眾有三感,一個是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個我覺得同樣在我們教育上應該有所反映,我們在安全感上中國還是做的很好的,在這個校園安全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這個方面沒有問題。獲得感我們不斷發展教育,通過改革挖掘潛力,包括對外開放,所以我們教育發展水平,高等教育也快達到這個普及化階段了,2020年提前完成普及化階段,十九大報告提包養網更多的人接觸中等以上高等教育都沒有問,就是幸福感的教育,這個是一個題難題。因為幸福感有主觀和客觀相結合,而且幸福感還有一個過程和結果的,那我要轉變我們的教育內容,教育的方式方法,師生關系,還有我們的課堂,還有我們的未來職業準備和發展,所以這個覺得是一個特別關切的問題。老師不僅要有懂得知識,懂得學科教育法,還要懂得生理學,心理學各方面知識,要讓學生更多的活動和運動,更多的交往,更多的微笑,我覺得是非常難。

而且不僅是今天幸福,要永遠的幸福,教育使人幸福,是教育的本質,也是教育的追求,未來教育的新樣態。謝謝。

2017-12-11 11:37:45

褚清源:

我想曾院長他的三感給我們對未來教育清醒的描述。安全感應該是底線,幸福感是愿景,而獲得感應該是目標,目標是必須實現的,愿景我們需要不斷追求。接下來有請王校長。

2017-12-11 11:38:23

王笑梅:

謝謝。前天我關注了新聞,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政治局第二次學習會議中,提出一個大數字戰略,建設數字中國。他描摹了一個未來的網絡空間,使萬物交互,人機互聯,天地一起。實際上就是今天我們整個信息化,整個成為世界的主流。而我們國家我們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要逐漸走進世界的中央,為世界發展貢獻我們的中國智慧包養,為激蕩的世界局勢注入東方能量。

要注意東方能量很顯然培養要培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人才,回顧我們以往的教育,我們以培養技藝為主的教育已經很多年了。但是培養技藝的教育,它不能夠構成解決復雜國際問題的能力,不能夠真正引領世界的潮流,所以要不斷的以培養智慧發展智慧,培養創新力為主體的教育,所以很顯然兩個關健詞,一個是信息化,一個是創造力。但是這兩個詞之間我都覺得他相對而言都比較理性,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在這兩個理性關健詞中間,要加上一個感性的,與我們個人發展息息相關的素養。

剛才我們曾會長提到一個幸福感,在這里我想提一個叫審美性。我們整個未來的教育是基于大數據的,最后通過美的方式實現教育培養。現在課題就是兒童美譽課程,我們的主題詞就是向著美麗出發,讓我們的師生生活應該沸騰著審美情感,謝謝。

2017-12-11 11:38:52

褚清源:

王校長給我們分享了三個關健詞,信息化、創造力和審美性,掌聲再次送給我們王校長。接下來有請清華附中的王殿軍校長作分享。

2017-12-11 11:39:55

王殿軍:

大家好,這個題目確實有點大,因為說到未來,到底指多遠,是20年以后,還是30年以后還是50年之后,50年之后我肯定是不在了。所以在如果考未來,我們想一想我想問大家30年前的你是什么樣的,您當時想沒想到今天會坐在這里聽我做報告,或者發言,想沒想到你今天你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移動終端,離不開手機,想不想互聯網成為今天的樣子,所以我可能是一個年齡的原因,再加上學科的原因可能是比較保守的,我一直認為人們很難真正的預測到30年以后這個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如果你想到了各種可能,因為這些可能的存在,導致我們今天對我們今天教育的人生,就感覺到特別的沒把握,那我覺得是一種悲 TC:sugarpopular900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